婴儿奶粉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徐红 朱洁琰)讯,今日(15日)午后,由药明系领跌,A股、港股CXO概念股齐齐跳水,并带动两市生物医药科技板块集体走低。 其中,A股市场上,药明康德(维权)(603259.SH)闪崩跌停,泰格医药(300347.SZ)、康龙化成(300759.SZ)等跌逾7%。 港股市场上,药明生物(2269.HK)和药明康德(2359.HK)均跌超19%,凯莱英(6821.HK)和昭衍新药(6127.HK)跌超16%。 消息面上,午后有媒体报道称,预计美国商务部将在周四把部分中国公司列入实体名单,其中包括一些涉及生物技术的公司。 与此同时,今日科创板也迎来了国内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688235.SH)。不过,因为定价偏高等原因,即便头顶多项光环,百济神州依然难逃“破发”命运,盘中一度跌近20%至155.02元/股,收盘报收于160.98元/股,市值达2148.74亿元。 “百济神州的破发,对医药板块又是一次打击。”业内认为。 对于股价发生的异动,药明康德相关人士回复《科创板日报》记者称,目前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昭衍新药则回应媒体称,即使有制裁,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不到5%,影响很小。凯莱英表示,目前仍无法测算相关影响,一切要等官方消息,公司并认为虽然自己80%多的业务都在海外,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医药公司,而是给生物医药公司提供研发生产服务。 事实上,不管导火索是什么,在今年医药行情整体较弱,而CXO却持续上涨、估值居高的前提下,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这一次CXO的集体跳水更像是“借题发挥”。 “目前CXO估值处于历史高点,整个板块本已禁不起一丝风吹草动。”有投资者认为。 统计显示,2021年年初以来,医药板块下跌5.42%,跑输沪深300指数2.42pct。但与此同时,医药外包板块(CXO)却逆势上涨40.39%,跑赢沪深300指数43.39pct。 支撑CXO如此走势的是行业的高景气度,主要体现在医药投融资的持续活跃、CXO企业订单饱满、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等。据兴业证券统计,2021前三季度大部分CXO公司增速保持在35%以上;从扣非净利润端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大部分CXO公司实现50%以上增长。 以药明康德为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5.21亿元,同比增长39.84%,归母净利润35.62亿元,同比增长50.41%;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增长30.58%至59.85亿元,创上市以来单季度营收新高。 但是,随着股价与估值的步步走高,市场预期难免走向分歧,加上从下半年起,利空消息时有传出,因此CXO板块的波动也开始加剧。 一方面是在7月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由于这一份文件在当时被市场解读为将大大提高临床及新药研发的难度,可间接导致CXO订单减少,CXO板块因此一度遭到重挫。 特别是,一向对CXO青睐有加的高瓴也在今年开始了大规模的抛售,在一定程度上让一向视高瓴为“投资风向标”的二级市场的信心出现动摇。高瓴先于二季度退出药明康德的前10大股东之列,同时大幅减持凯莱英,减持数量达到220.26万股,砍仓几近50%;三季度又至少减持凯莱英70万股,同样退出公司前10大股东之列;另外,在三季度遭高瓴资本大幅减持的还有泰格医药。 明明从三季报来看,大部分CXO公司的盈利增长还是一片喜人,为何重仓CXO多年的高瓴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落袋为安?这背后又传出了什么信号? “行业风向已经发生变化。”对此,熙德资本创始合伙人李秋实这样判断。 其认为,受高水平重复建设的创新药及医疗器械的医保谈判和集采带来的预期影响,医药一级市场和IPO市场早于二级市场趋冷。因此,在明年的某个时点,可能就会看到由产业、一级市场传导而来的投融资增速的放缓,导致国内CXO订单增速放缓。 这意味着,只有国内业务或国内业务占比太高的CXO公司可能会面临业绩下调和估值下调的戴维斯双杀。但其同时认为,仍将有几类CXO公司的业绩可以持续成长,包括有能力全面进入全球创新药产业链的CXO公司,以及在前沿的基因治疗和核酸药物领域有硬核技术能力的特色CXO公司。 今年医药投资者“买啥亏啥”哀嚎一片,行情何时才会出现转机?对此,有人提出“只有CXO崩了,医药才有机会”。那么,随着CXO进入下半场,医药的机会来了吗? 责任编辑:冯体炜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