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遍全网「云南怒江泸水六库傈僳族」的梗,你刷到过吗? 图源:网络 好多明星也跟着翻拍,还安利起了家乡方言。 「我是云南的」,也进化成了「我是湖南、海南、河南、台南……的」。 图源:微博@-心若向阳快乐 其中有条视频引起了小视的注意——「我是日本的」。 600多万播放量、冲到了排行榜第2名。 哪个日本人能玩中国梗这么6,播放量还能这么高,弹幕还清一色在刷屏「可爱」? 原来是他,矢野浩二—— 图源:b站@矢野浩二 那个《小兵张嘎》里,和嘎子、乐乐斗智斗勇,阴险狡诈的反派太君斋藤; 图源:《小兵张嘎》 那个《天天向上》里,用一个「开心开心极了」的梗就火出圈的呆萌主持人。 图源:《天天向上》 那个敢在日本节目里公开表达爱中国,娶中国老婆、生中国孩子的中国女婿。 疫情初期给武汉捐了13万口罩,被网友称为“投胎到日本的中国人”。 图源:b站@娱记九爷 但正因如此,总是能听到各种他的传闻: “被开除日本国籍、回日本就挨打、日本黑社会出价买他的人头、还有各种死亡意外谣言…” 敢用命爱中国?小视今天就来聊聊浩二这位热血狠人。 日本小镇青年,逐梦中国演艺圈 浩二的热血,始于他不顾一切、敢想敢冲的信念感。 没上大学、考公不顺利的他,20岁以前一直干杂活谋生—— 送牛奶、送报纸,在快餐店、服装店、歌舞厅当服务员,甚至去牛郎店打工。 因为熟客一句调侃,「你长得不错,应该去东京当演员啊~」 人生的第一次孤勇,让20岁的他辞了职,放下大阪这座小城市的一切,去大城市东京打拼。 1992年刚到东京,浩二的简历照片 图源:《有梦不怕路远》下同 对演员职业一窍不通的他,白天去上给龙套演员、广告模特开的业余表演课,晚上在东京的居酒屋打工。 那时,他就像横店片场外徘徊的群演,运气好也只能当个背景板。 结果浩二这个热血男人,鲁莽到敢偷偷混进电视台。 人生的第二次孤勇,让他直接跪在了演艺圈前辈森田健作面前,直言想当对方的随从。 男儿膝下有黄金,这一跪把对方吓到了,也给浩二敲开了演艺圈的大门。 1998年,浩二的简历照片 他继续从杂活开始干,比如开车接送森田等。 浩二却经常因为找不到路,或者和小区的豪车擦碰等,被森田批头盖脸疯狂骂(森田之前的跟班就是因为受不了挨骂才辞职的)。 但浩二只是默默听着,无论下班多晚,都会开车提前跑两遍第二天的行程,来记住路。 哪怕前一天被骂到哭,第二天还是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打电话跟森田说自己准时在楼下等。 或许是之前那些打工的经历帮助了他,或许也是对演员梦的一腔热情支撑了他。 这样的日子,浩二一过就是8年。30岁的他,依然是个龙套,他的演员梦却从没动摇过。 2000年,中国偶像剧大流行,《永恒恋人》的剧组越洋跨海来找日本演员。 一头长发的浩二,就这样意外等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主角——在北京的日本留学生川岛。 他人生的第三次孤勇,让他在完全未知的情况下,踏上了开往陌生国度的飞机。 与剧中京剧专业、爱中国文化,和中国女孩谈恋爱的川岛相比,当时的浩二,对中国完全不了解。 但中国朋友的热情和包容,将浩二的不适感降到了最低。 不会汉语可以后期配音,听不懂经常NG也没关系,大家每次见面都很热情跟他打招呼。 甚至有次他们给浩二白酒喝。浩二不懂中国酒的威力一口闷了,醉到无法拍戏也没有人怪他。 这种氛围,是他在日本从没感受过的。 《永恒恋人》关机饭 杀青后,中国媒体称浩二是「顶尖偶像」,此前在中国出名的演员都是酒井法子、木村拓哉这种级别的。 浩二太高兴了,故乡日本没有给自己的认可,被中国这个陌生大国一下子补足了。 在拍完戏回东京的飞机上,浩二做出了人生第四个孤勇的决定——来中国演艺圈发展。 漂泊他乡身是客 东京飞北京,不过几小时。 浩二落地了,但现实情况和他想象中大不同—— 中日关系敏感,他从租房开始,就被告知要谨言慎行。 他住的老小区老人多,之前剧组的翻译告诉他,最好少说话,尽量假装自己是中国人。 不怎么了解中国的浩二,这时还不太懂原因。 接下来,是事业受挫。哪怕浩二有出道作,也没几个导演愿意用日本人。 浩二打印了300份名片简历四处送,全都石沉大海。 半年过去,他没有一点收入。报的中文班,也让他觉得非常枯燥而放弃了。 无法融入异国的生活,连续打击着他。 最刺痛他的是一次去邮局买信纸,对方听不懂日语,他就在纸上写要买「手纸(日语『信』的汉字)」。 看对方笑了出来,矢野浩二着急地用日语大喊「我要信纸」,结果被当成闹事的人赶了出来。 他那时候,变得非常内向,非常不愿意和别人说话。 眼看钱快花完了,浩二还是看不到出路。 2005年的矢野浩二 雪上加霜的是,他又上当了。 被人骗签了合同,对方承诺要给他安排演戏,但始终没消息,违约还要赔付6万。 他委屈极了,身边的中国翻译朋友挺身而出,直接和对方争论了起来。 在中国认识的这群朋友,让浩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手骨折了,他们会照顾自己,还陪他一起过32岁的生日。甚至,接到演戏的工作,也是靠他们介绍的。 《走向共和》《记忆的证明》《小兵张嘎》……浩二成了第一个在中国活跃的日本演员,但纠结的事情又来了—— 找他的全是「鬼子」角色,担心观众缘加上自己是日本人,浩二开始有了抗拒心理。 但中国的导演们都劝他:要先坏,再变好。 放下纠结后,他果然成了深入人心的「鬼子专业户」,也获得了能给角色加上自己解读的机会。 更多的工作机会也找上门来,他甚至受邀去了国民级节目《快乐大本营》。 2008年,在中国慢慢走红的浩二,成了综艺《天天向上》的主持人。 虽然因为语言不通,他插话非常容易冷场。但汪涵等人很包容他,说不用强融,做自己就好。 浩二的这种反差感,果真让观众觉得他很可爱。 图源:《天天向上》 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戏路也越来越宽,甚至开始演中国人、演八路军…… 在演员之外,浩二不断拓展自己的活跃范围。去高校演讲、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各种中日交流的论坛...... 2011年,他被官媒认可,获得了《环球时报》2010全年最优秀的外国艺人奖,这也是该奖项第一次颁发给日本人。 中国观众在不断了解这个异乡年轻人,同时浩二也在不断加强对于中国这个大国的了解—— 他经常去书店买翻译成日文的中文书,了解中日战争历史知识。 图源:CCTV4《外国人在中国》 甚至还和一位重庆姑娘傅晶步入婚姻,有了两人的爱情结晶:一个叫心月可爱的女儿。他还让女儿入了中国籍。 图源:b站@娱记九爷下同 从刚来中国的单身一人、彷徨无助,到有了爱人、成家立业。 浩二的中文越来越精进,他也逐渐成了中日沟通的桥梁。 “他是个中国人只是投胎到了日本” 但意外随之也来了。 在日本一档节目中,浩二提到了中国人吃狗肉,被中国网友喷他辱华。 他赶忙站出来澄清,自己从没有说中国的不好,是被恶意剪辑了。 矢野浩二在中日的夹缝中变得谨慎,更注意自己的每一次发言。 可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他还是被迫退出了《天天向上》。 浩二只能做出抉择。2016年,他带着老婆孩子,返回日本居住。 图源: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下同 他不想被说,在中国走红的演员不过如此。 他努力想要证明自己,想要被认可。 但在中国大火的他,受到了一些日本人的误解。 认为他演「鬼子」,是在丑化日本人,甚至还推了他一把。 浩二认为自己是在进行角色的塑造、敬业的表演,从来没有对不起谁,所以他不在乎。 图源:CCTV4《外国人在中国》下同 中文互联网上开始出现夸大的新闻报道,说他被死亡威胁、被开除国籍、被逼下跪认错…… 甚至拿出他的剧照,言之凿凿。 虽然这些都是被夸大了,不过浩二在日本的确还是受到了不少委屈。 他邀请摄影师来拍自己在日本的工作日常,分享给喜欢自己的中国观众。 很多日本的前辈演员也出镜、玩得很开心,第二天浩二却收到了事务所的投诉。 原来,这些演员背后说的全是抱怨的话。为什么不能当面及时表达呢?浩二很困惑。 图源:b站@山下智博 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 中国即便第一次见面,也会加微信。日本哪怕熟人演员,也不会加Line好友,非常有距离感。 身边的日本演员,也不怎么看好这个在中国大受欢迎的演员。 这让矢野浩二,感觉到无比的寂寞,非常苦涩。 不过即便在日本市场发展的并不顺心,他也没有因此对任何人发过脾气。 从底层来,往高处去。但他从没忘了本,没失了根,没戾气也没有架子。 图源: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而另一边,中国热情的观众们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个笑眯眯的大叔。 浩二在日本地铁里,甚至也会被中国观众认出来,用中文问他在这里干什么。 他也被这些可爱的中国观众给暖化了。 图源:b站@半夏初伊 他在中国、日本间来回飞。 直到疫情暴发,国内对矢野浩二的邀约同样没断过。 图源:b站@山下智博 感情从来都是相互的,挂念着中国的浩二也在第一时间给中国捐了13万个口罩。 他还和天天兄弟一起捐赠了100万买物资,想要力所能及地为武汉做些什么。 图源:《天天向上》 虽然是个内向、距离感深入骨髓的日本人,但浩二对待中国影迷从来都是来者不拒。 合影、录祝福、握手寒暄……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一个人。 这样难道不累吗?肯定累。 但矢野浩二对此的反应是,我一个大叔还能被那么多人喜欢,真是荣幸啊。 图源: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下同 拍摄的时候,导演没要求,但他力求年代的真实感,摘掉了自己的隐形眼镜。 哪个年代,就该有哪个年代的真实感。他不再是那个不懂中国历史的外国小子了。 每当网上出现诬陷他辱华的消息,他总会主动澄清。说自己是中国女婿,自己的孩子也是中国籍,怎么会辱自己? 一次次爱中国的真实表现后,网友们终于被打动:「浩二是个中国人,只是投胎到了日本啊!」 如今的浩二,连妻子家乡的重庆话都掌握得非常流利,让大家倍感亲切。 图源:b站@矢野浩二 在日本打拼的苦闷,和中国观众的期待中,2021年,浩二又回到了中国。 从未知到了解,从离开再到回来。中国对于浩二的意义,或许早已不是第二故乡那么简单。 来中国22年、加入「天天兄弟」14年,曾经那个外国毛头小子,已经在中国找到了家的温暖。 图源:抖音@矢野浩二 30岁,能在中国得到男主角的机会,后来又能走红被大家喜欢,浩二很珍惜。 在《我住在这里的理由》采访最后,同为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导演竹内亮问浩二,回到日本的理由。 浩二就像他最喜欢的苏轼那句诗一样:「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图源: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对于自己的未来,他全凭一腔热血和孤勇。 哪怕要背负误解与骂名,也要靠自己的心去感受。 点个「在看」,给浩二和无数像浩二这样,为自己的梦想愿意去勇敢一把的年轻人们。 敬天下所有的孤勇者! 参考资料: 1.《有梦不怕路远》[日]矢野浩二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时代华语 2.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导演竹内亮 3.《回日本后让浩二哥最难过的中日文化差异是什么?【山下专访矢野浩二】》up主@山下智博 4.《外国人在中国矢野浩二》CCTV4 木门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