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8影视免费在线看最热电视剧 https://www.4767.xyz 01 这两天的朋友圈,被一个威海大二女生的眼泪打湿了。 她叫小卞,这个暑假一直在勤工俭学送外卖。 一个月,勤勤恳恳起早贪黑,没送错过一单,没收过一个差评。 但那天,她哭了。 几次憋红了脸,却忍不住豆大的眼泪,在屏幕那头簌簌地掉。 “我真的很崩溃。” 资料图 那天她遇到的,是一个点了一碗17元牛肉面的女顾客。 小卞拿了餐,匆匆赶到小区,发现单元楼内的电梯需要刷卡才能乘坐。 于是,她像大部分外卖员在遇到这种特殊情况时会做的那样,给客户拨了个电话。 客客气气地询问对方,能否帮忙刷电梯卡,或是选择其他取餐方式。 毕竟,在系统规定的送餐时间内,她得争分夺秒。 没想到,对方张嘴就是讥讽羞辱: “我们这个电梯,你们送外卖的是没有资格坐的。” “爬几层楼怎么了,你是没长腿吗?” 资料图 莫名其妙的一顿呛声,堵得小卞心里一阵发酸。 她还是忍着委屈,爬楼梯把面送了上去。 敲门,递餐,在对方的一脸鄙夷下,依旧毕恭毕敬说了句: “祝您用餐愉快,女士再见。” 她以为这并不顺利的一单算是结束了,看着手机上下一单“仅剩3分钟超时”的提醒,赶忙继续奔往另一处。 可她走了几分钟,又接到那个女顾客的电话: “你现在就滚到我家门口来。” 资料图 女孩吓得连手上这单都没送完,就掉了头回去。 可等待她的,是从门后扔出来的那碗面,汤水洒了她一身。 以及劈头盖脸的痛骂:“你送来的菜都这样了,怎么吃?这么大也不去上学,送外卖会送吗?” 资料图 小卞明明记得自己把面送给对方时,是完好无损的。 只是如今饭盒被砸得稀碎,已然无法求证,她只好息事宁人地道歉,提出再去为对方买一份。 女人狠狠地说:“给你五分钟,否则投诉。” 小卞一刻也不敢耽误,跑回面馆。 即便连商家都质疑,他们的包装严密,送餐距离也不算远,怎么可能泼洒。 即便他们提醒小卞,那种故意刁难弄洒食物,好让外卖员和商家赔钱的客户并不在少数。 女孩还是忍气吞声,自己掏了17块钱,又买了一碗面。 但她的礼貌、谦卑、忍让,换来的依旧是女人的不依不饶。 凶神恶煞的催促电话一个接一个。 拿到面,仍是不停骂小卞“学也上不好,外卖也送不好”。 这个20岁的女孩,终于在接连的谩骂中心酸到了极点。 她不敢告诉家人,不想麻烦朋友,只能将无处发泄的眼泪,悄悄流在新注册的、并无人关注的社交平台上。 她说:“但凡你有选择,别当外卖员,真的很委屈。” 02 这句话,太无奈了。 其实她并不是一个娇气的姑娘。 20岁的年纪,别人的暑假旅游、上网,消遣时光。 她却没有心安理得地衣来张口,日日顶着烈阳冒着高温奔波,攒着生活费。 一天数十单,比很多老骑手干得都要多,从不超时。 资料图 她也并不是个脆弱的姑娘。 涉世虽未深,有时工作遇到不顺心,也乐观告诉自己这都是历练。 忙碌至深夜是常有的事,披星戴月地回家,仍乐此不疲。 哪怕拧电瓶车油门,指根都磨出了茧,也没抱怨过。 资料图 但吃得了苦,熬得住累的她,却终是败于了一个素昧平生之人的恶意。 原来17块钱,就能买来对一个外卖员的趾高气昂,对一个年轻人格的肆意鄙弃。 我只觉得悲凉。 这种悲凉,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罕见、严峻。 而偏偏是因为它太常见、普通了。 因为我们有些人,就是习惯这样对外卖员的。 读着大学,优游自在,就可以骂因疫情管控无法送餐入校的外卖小哥: “底层猪。” 资料图 因为我们有些人,也是习惯这样对快递员的。 明明是自己再三拜托快递员将物品放在家门口,结果快递丢了。 眼看快递员并不需要为此负责,便诬陷快递员弄坏了自己的手机,要求警察将其拘留。 资料图 因为我们有些人,就是习惯这样对服务员的。 在安静的书店高声读英语,工作人员上前善意提醒。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可以指着鼻子骂她:“信不信我抽你?” 资料图 因为我们有些人,就是习惯这样对清洁工的。 在国外待过十多年,得过奖学金,拿过博士学位,回国被高校高薪聘请的堂堂大教授。 在路遇垃圾车挡了自己的道后,就可以把清洁女工打得满脸是血。 扬长而去前,而不忘骂上两句: “你挣多少钱,我挣多少钱,你挡着我挣钱?” 资料图 因为我们有些人,就是习惯这样对乘务员的。 “心情不好”,便故意把食物扔在地上,讽刺辱骂地喝令乘务员打扫。 “我就不吃,你老老实实给我服务。” “你干的就是这活,该要饭就得要饭。” 资料图 因为我们有些人,就是习惯这样对农民工的。 对穿着破洞旧T恤、老式黑布鞋的农民工,翻尽白眼。 那对民工夫妻,省吃俭用,只想给孩子买“人生中第一件耐克”。 店员却一把抢过他们刚刚挑好的衣服,像是嫌弃被弄脏了一般。 资料图 这些,还都是被拍下的、被报道的。 而文字、镜头之外呢? 多少外卖员、快递员、服务员、清洁工......即便并没有做错什么,仅仅因为干着基层服务职业,便被鄙视,被瞧不起… 在各个角落里,被盛气凌人地,践踏着尊严。 03 多年前,我也遇到过相似的事。 当时和报社某个同事一起出差。 那是位我经常向他请教问题的前辈。 因为在很多社会事件、热点话题上,他总教会我关于正义、善念的道理,于是我尊敬他有思想、三观正。 但在那次出差的飞机上,我对他大跌眼镜。 由于我们附近座位上方的行李架都满了,空姐便想帮他把背包放在较远的行李架上。 谁知我的这位同事,站起来就指着空姐一顿骂: “你有没有脑子,你知道我包里的文件有多重要吗,要是弄丢了你赔得起吗? 真是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工作。” 空姐客客气气地道歉,他还在一路跟我骂骂咧咧。 我只觉得可笑: 为什么我们许多人,懂得很多大道理,会关心很多远在天边的大事,说起是非对错、善恶黑白都是一套接一套。 可偏偏对身边最普通的人,缺乏起码的尊重和包容? 就像那些羞辱外卖员、服务员、清洁工的一个个。 甚至,不掩饰地说,也像偶尔会不耐烦的你我一样。 我们受过良好教育,过着体面的人生。 有理想有抱负,张口真善美,闭口爱与和平。 也许谈起唐山打人事件,会义愤填膺,为正义发声。 看到刷屏的「二舅」视频,也会为小人物的苦难和不屈所感动,流下泪水。 但一旦遇上真实的“弱势群体”,有时又不自觉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低一等”,变得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矛盾吗? 是也不是。 著名学者项飙总结得就很精辟: 这就是现代社会所塑造的“人性”。 人多数时候只关心自己,有了互联网之后,对热搜话题和国际大事又总是头头是道。 但对隔壁的邻居、身边的陌生人,懒得抽时间和精力关心。 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附近的消失”。 资料图 喊一些宏大的口号,说一些正确的道德,多容易。 不需要什么实际行动,还收获了道德优越感。 可具体到体谅一个普通人的不易、尊重一个陌生人的人格,太麻烦,太费力,太不痛快。 于是,干脆由着性子,发泄、撒气。 04 罗翔写过一段话,曾给我不少感触: “我们喜欢抽象概念,胜过具象的事物, 但是一个越爱抽象人的人,往往难对具象的人表现关爱。 因为抽象的人是美好的,存在于理念之间,而具体的人都是有缺陷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你越是感到抽象人的美好,你越会发现具体人,你身边人的可恶,可鄙,可耻。 但真正的爱,一定是对具体人的爱。” 那,什么叫爱具体的人? 说两个最近看到的小故事吧。 一个姑娘,家里条件很好,从出生到8岁,都由保姆带着长大。 而那个保姆,出身很苦,刚去她们家的时候才15岁,要离开回老家嫁人的时候也才23岁。 时隔近20年,她们之间早就断了联络。 如今姑娘也成了家,有了孩子。 那天她带着孩子在游乐场玩,远远地,一个头发已半白的女人喊住了她。 是那个保姆姐姐。 她开心地与保姆叙旧,聊天中才知道,姐姐嫁人后过得仍很不好。 生下女儿,没多久丈夫死了,婆家说她们母女克夫,把孤儿寡母赶了出去。 娘家的哥嫂,也不许她回去。 她只能带着孩子再来城里打工,可后来,女儿也生病去世。 恍然半生,她竟又孤身一人,在各家当保姆为生。 那天,姑娘回家,一夜无眠。 她给保姆姐姐发去了一条微信,请姐姐回来,当她的育儿嫂。 明明是心痛,是不舍,是想帮她一把的善良,却仍要温柔地考虑到对方的自尊心,真诚地提出请求。 资料图 另一件小事,也是在山东。 一个男人点了外卖,超过了预计时间还没等到,已经开始不耐烦。 好不容易送餐的敲门声响起,他拉开门,想好好“教训教训”对方。 资料图 可埋怨的话只说了一半,他看到的,是那个满身大汗的女外卖员,怀中还抱着一个小小的孩子。 他愣了一下。 转身进屋,拿了几瓶水,塞进她手里。 还不停安慰慌张的她:别担心,不会给你差评的。 明明是别人的延误,是自己的占理,却在看到对方不易的那一刻,感同身受,给以柔软的善意。 资料图 我们总在遇到大新闻、大事件的时候,不断发问: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可这个世界,从来不会因为我们在网上、在高处、在众人面前讲了多少大道理,释放了多少不接地气的慈悲而变好。 世道变好,只是从这样一件件小事开始。 从我们不随意刁难每一个普通的外卖员、快递员开始。 从我们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平凡的服务员、乘务员开始。 从我们学会不鄙夷、轻蔑地路过那个不够体面的清洁工、农民工开始。 从我们对身边的人,多一些关心、耐心开始。 就像罗永浩多年前说过的那样: “如果你一辈子做一个好人,即便没有大成就,你也让世界变得美好了一点。 如果你成了恶心的人,你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作太大的恶,但你也让世界变得恶心了一点。 所以,每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会改变世界。” 你的样子,就是这世界的样子。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